2008-11-18

豪子的金馬影展2008:【8】

私評分:★★★★

這部片集合了八位名導演的八支短片
不但都是相當有水準的影片
而且這八支短片是環繞在一個必須為世人關注的議題上
在觀賞分別探討這八個議題的短片時
真的深深打動我的心
因此我一開始是想給這部片滿分五顆星的

不過經過我從戲院騎車回到家中
一路上慢慢沈澱我的心情
我開始覺得這些感動不全然是由這些影片所帶來的
而是因為這些議題本身讓我想起這世上許多不幸的人們而引發的感動
這八部短片中的確有幾部非常優秀,但其實也有幾部令人稍稍失望的作品
最後我認為整體而言本片還沒有達到我心目中的五星標準

(對不起這八位認真的導演,居然害你們輸給喜劇片「魔幻時刻」,你們要怪就怪葛斯范桑和文溫德斯吧!) @.@
(後記:開始寫這篇心得時我本來給了4.5顆星,寫到後來決定再減為4顆星,這行是回過頭再補上的)

另外,我要說的是今年我寫的金馬影展心得
絕對是我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為每一部影片寫心得
由於我的記憶力不是很好
在觀影的過程中我其實只會留下感受,向來是不會記住細節的
而這次為了能在觀影後好好寫一篇心得
反而在觀影中花了很多精神在做筆記
使得我無法全心投入在影片之中
這是今天我在戲院中聽到有其他人在啜泣時才體會到寫筆記的缺點

我只想當個觀眾
影評人向來不是我特別看得起的角色
更何況這次影評人的選片指南講座害我踩到一些地雷片
(目前為止我佩服的專業影評人只有聞天祥先生一人)


【提雅的夢】
 片名:Tiya's Dream
 議題:赤貧
 導演:Abderrahmane Sissako

一個黑人村莊的小學裡
老師在課堂上教授千禧年的八大目標
是一個平凡無奇的設定
(不過真的會有黑人村莊的小學在教這種嚴肅的議題嗎?)

老師在課堂上點名時,問一個小女孩為什麼每次上課總喜歡換位子?
那個小女孩說她喜歡換位子,這讓她感覺像是旅行。
小女孩提雅要路很遠的路才能到學校,因此她總是遲到。
提雅上課時經常看著窗外較年長的男生們在玩橄欖球。
老師上課會點同學回答千禧年八大目標中的某一個目標是什麼。

整部片大概就拍了一些課堂內外的一些瑣事
除了可以看出這個村莊裡的人們確實是貧窮的
但除了老師課堂上所教的內容之外
其實和千禧年八大目標一點關係也沒有

是的!沒錯!
那些先進國家自以為心存人道關懷而訂出的八大目標
不管做了多少表面工夫
最後其實和這些貧窮的村落裡是一點關係也沒有

還有老師與提雅的一段話讓我特別有感觸
老師問提雅千禧年八大目標的第一個是什麼
提雅小聲回答:「消除赤貧與飢餓」
老師問她怎麼不大聲點
提雅說:「因為我不相信....」


【給父親的信】
 片名:The Letter
 議題:教育
 導演:Gael García Bernal

像是日劇「拜啟.父親大人」那樣
一個男子在讀著一封寫給在冰島的父親的信
唯一不同的是片中只看到父親的日常生活
那名男子只有以畫外音的形式出現在本片中

內容大約就是男子帶女兒去上學
當女兒牽著他的手的時候
他想起了他小時候父親牽著他的手去上學
然後講了很多瑣事
例如他希望他女兒也能在雪地裡看著父親的臉想起她自己的臉
例如他在喜瑪拉雅山生活,明年會帶家人回冰島探望父親

在男子讀著那封信時
畫面看到的是父親的日常生活
父親在雪地裡開車、逛超市、獨自一人在超市旁的咖啡座
當男子信讀到一個段落時
父親接了一個小男孩回家、在家中準備晚餐
小男孩在一旁畫著尼泊爾的地圖
晚上父親又在小男孩房間讀床邊故事
另一天早上父親一人到了學校
走進學校體育館,裡頭是像園遊會一樣有許多攤位
父親走到小男孩的攤位,而攤位後方掛著小男孩畫的尼泊爾地圖
父親與小男孩有一段溫情而日常的對話
最後是父親帶著小男孩離開學校
於是畫外音的男子又繼續唸著那封寫給父親的信
而父親把小孩子帶到海邊
小男孩獨自一人奔跑到遠方一間海邊小屋,屋裡有個女人出來接小男孩
小男孩遙向父親揮手,父親也向小男孩揮揮手,於是就朝著夕陽緩步離去

這部片雖然我不是很能理解想要表現的是什麼樣的意涵
特別是那個小男孩究竟是畫外音那個男子的童年
或是其實只是獨自留在冰島的父親被他人交付照顧的小孩而已
不過這部片在烘脫父親的寂寥是很成功的
父親與小男孩之間的溫情也是溫暖得恰到好處
只是... 真的覺得這部片的主題與「教育」的關連實在相當薄弱
當然還是可以找到某種說法將這部片主題與「教育」連結在一圯
不過我個人認為怎樣都會有點兒牽強呢!


【SIDA】
 片名:SIDA
 議題:愛滋
 導演:Gaspar Noé

整部片沒有劇情、沒有人物對白
只有一個黑人的畫外音
畫面是一個瘦弱的黑人在空無一人的病房裡,沒有張嘴說話、也沒有動作
只是一直反覆從各種角度、或遠或近拍攝那位黑人以及病房內的景象
畫質是粗糙的,而且一直有一個悶悶的鼓點,像心跳的節奏,但卻又不是心跳聲
畫外音不停地說著他得了愛滋病的情況
老婆和初生兒相繼死於愛滋,然後他也被驗出愛滋
還有之後在他身上所發生的症狀

就這樣過了大約半部片的時間

後來畫外音持續述說他的狀況
畫面中的男子開始在醫院走廊緩慢、沒有情緒地一直走
最後走到黑夜中的一間房子門外停下
這時畫外音又說到他另外四個女兒知道他生病了、卻不知他是得了愛滋
他是怕女兒們知道了會哭,女兒們會覺得他快死了,而且會讓他也這麼覺得

最後就很淡然地結束了

結束放映後我有聽到有人覺得這部片很無聊、不好看
但我其實還不討厭這部片(雖然也稱不上喜歡啦!)
儘管整個氛圍還蠻沈悶的
不過我有感受到那股強大的絕望與無助(所以他只能靠宗教信仰與禱告)
確實能讓觀眾深刻體認到愛滋病流行對人們所帶來的苦痛


【如何才能】
 片名:How Can It Be
 議題:兩性平權
 導演:Mira Nair(她也有拍「911事件簿」)(和我同一天生日,但大我十七歲)

這是一部由真實事件改編的影片

劇情一開始是夫妻兩人躺在床上
突然丈夫強要跟妻子做愛
卻被妻子很強硬地推拒
於是丈夫很生氣地說那就離婚吧

接下來是妻子在年幼的兒子房間傷心告別
她對兒子說想她的時候就聽她留給他的CD

隔天早餐時妻子要丈夫去辦理離婚手續
丈夫生氣的說別人的妻子都是求著不要離婚
只有她卻催著要離婚
然後在一段爭執對話中才知道原來兩人婚姻觸礁
並不是因為丈夫總是不顧妻子感受、強迫妻子要和他行房(畢竟在影片中只看到一次)
原因卻是妻子愛上另一位有婦之夫
而妻子並沒有和那位有婦之夫發生過關係
只是因為那樣會違反宗教信仰的教條
也因此妻子堅持要離婚(自己不是有夫之婦就沒有不貞的問題了)
後來反而是丈夫求妻子不要離婚、要她也要考慮一下兒子的感受
不過妻子還是抛下丈夫與兒子,毅然決然地離開家門
(不確定是哪個宗教信仰的國家,但女人出門要包頭巾的)

最後兒子在房間用筆記型電腦玩遊戲
然後拿出他媽媽留下的CD來聽
內容是他媽媽的留言,要他要勇於做自己、做自己想要做的事....之類的

那位妻子最終仍是選擇勇於抛家棄子、以及她給兒子的留言
似乎透露本片想要傳達的意涵:女人要勇於做自己
我個人覺得針對兩性平權的議題而言
這個故事題材選得並不好
這並不單單是女人要不要勇於做自己的問題而已
還有婚姻的議題、親子關係的議題
而且在片中是丈夫苦苦哀求妻子不要離婚
並沒有看到妻子在兩性關係中被不平等對待
因此妻子雖勇於抛家棄子,卻不是意味著兩性平權的進步


【水日記】
 片名:The Water Diary
 議題:環境
 導演:Jane Campion(珍康萍)

這部片是八部片中我喜歡的兩部之一

劇情設定在一個乾旱多時的鄉野小村莊
水壩乾涸了,日常生活的用水都要很節省
喝的水裡都會有泥沙(可能是村民自行汲取的地下水)
許多畜養的牲畜都無法飼養、也賣不掉

有位小女孩非常喜愛的兩匹馬被父親送去朋友飼養了
卻被小女孩發現原來兩匹馬被埋在她平時玩耍兩個土堆下
小女孩痛哭失聲、大聲嘶吼怒罵無情的父母

有個媽媽常常夢見下雨了
或是好像聽見屋頂的聲音就會滿心期待以為下雨了
但走出門外仍是一片晴朗

有個小女孩看著手中一小杯的水,她說:「水曾經是雲在天上飄吶!」
另一個小女孩感歎地說:「為什麼雲不在地上飄呢?」

有另一個小女孩對朋友說:
「那些自私、白痴的大人把一切都用盡了,
 明知那些東西對環境有害,卻不停止使用,
 等到有一天他們老了,要我照顧他們?別想了!」

有個小女孩很會拉小提琴
鄰居到她家中請她媽媽同意讓小女孩去山頂拉小提琴祈雨
小女孩媽媽表示她了解鄰居們的期待,但她覺得會給小女孩壓力
不過小女孩卻表示她願意去山上拉小提琴祈雨,還號召了一群同學一起去

我想這部片應該淺顯易懂
大人們對環境的傷害是會延續禍害到下一代
到時不但大家一起受苦
孩子們將會一輩子憎恨這些大人
而且大人也只能厚顏無恥地寄望孩子們能扭轉情勢
這將是非常非常可悲的


【山上的別墅】
 片名:Mansion on the Hill
 議題:兒童死亡率
 導演:Gus Van Sant(葛斯范桑)

本片堪稱這八部片中的最差代表作

沒有劇情、沒有對白、也沒有畫外音
只有不停看到幾個滑板少年在街頭滑行的畫面、搭配一曲背景音樂
畫面上另外 KEY 上大大的字卡說明一些資訊:
  大部份孩童死亡是可以預防的
  美國人一天攝取幾千卡路里
  非洲人一天攝取幾百卡路里
  平均上過五年以上小學的母親比較能讓孩童存活
  每年有多少孩童在出生一年之內死亡...
而且畫面根本和「迷幻公園」(Paranoid Park)如出一輒
若有人說是用「迷幻公園」賸下的畫面剪接出來的
我也覺得那是很合理的懷疑

最後在散場時,我又不小心聽到另一個人對本片的評價
讓我覺得他形容得實在是太貼切、太傳神了
他說:「根本就是有動畫的 PowerPoint」

根本就是有動畫的 PowerPoint
根本就是有動畫的 PowerPoint
根本就是有動畫的 PowerPoint
根本就是有動畫的 PowerPoint
根本就是有動畫的 PowerPoint

寫到這兒讓我好想把本片從4.5顆星降為4顆星喔!!!
(後記:寫到最後,在文溫德斯的幫忙下,成功把本片評價降到4顆星了)


【潘莘貝卡的故事】
 片名:The story of Panshin Beka
 議題:產婦的健康
 導演:Jan Kounen

本片也是這八部片中我最喜歡的兩部之一

潘莘貝卡是一個深山裡的落後村莊裡的一名孕婦
有一天突然出血
幾名同村的婦女要協助她生產
卻發現潘莘貝卡出現難產的狀況
必須將她送到別的有醫生的村子去
潘莘貝卡的丈夫去河邊要攔船,卻怎麼也攔不到
於是他只好划著獨木舟載著潘莘貝卡和她的媽媽一起划去別的村子
好不容易划到了,卻獲知醫生去了另一個村子
至少在這個村子借到了汽油發動的小船

不過他們沒有錢可以付給醫生
他們一船三人又回到原本的村子
向朋友借了一些物品要拿去當汽油與醫生看診的費用
就再前往另一個村子
一路上潘莘貝卡的丈夫和她的媽媽非常焦急、無助
可是潘莘貝卡還是在丈夫哭喊著「不要離開我」之下死在河上

這是一部黑白電影
劇情很簡單卻動人
很明白地讓人們知道在醫療資源不充足的地方
產婦們其實都是面臨著生死的風險
而片中那個村落的女人都用唱歌來講事情
她們吟唱的曲調都是非常哀戚的
整部片主要就是靠這些女人們的歌唱來推展劇情
最後潘莘貝卡在船上死掉時,媽媽所吟唱的歌謠更是聞者心酸
所以這真是一部讓我覺得主題明確、風格獨特的好電影


【一對一】
 片名:Person to Person
 議題:全球合作
 導演:Wim Wenders(文溫德斯)

若不是有葛斯范桑墊背
只得到 4.5 顆星還輸給喜劇片「魔幻時刻」
就是文溫德斯的責任了

劇情一開始是一組電視新聞小組人員在製作反G8高峰會暴亂事件的新聞節目
在新聞製播室裡有非常多組電視螢幕
穿插了許多鎮壓暴亂的新聞畫面、現場民眾訪問的畫面、演唱會的畫面、高峰會上各國人士發表談話的畫面
還有新聞製作人在一面指揮工作人員時一面講出自己的見解:
「都2007年了,沒有一個國家開始做2015年應該要達到的千禧年目標,千禧年目標已死!」

到此為止我都還覺得這部片還不錯
感覺上有要企圖批判各國只有口號沒有行動的現狀
只是後來製作人宣佈大家可以到大廳休息一會兒
當整個新聞製播室空無一人後
整部片就整個爛掉

突然原本在螢幕中的人突然跳出來
還會與還在螢幕中的其他人對話
然後開始介紹什麼是全球一對一小額信貸
還有好多個小額信貸的實例心情分享...
這時突然工作人員都回來了
所有從螢幕跳出來的人又都回復原狀了
接著工作人員發現怎麼有一段不知是誰剪輯的新聞影片
眾人看完之後覺得內容超好,就問製作人是否決定換用這段新聞影片
製作人靜默考慮了一會兒,就說:那就用這段吧!(若不是在戲院裡沒有桌,不然此時我應該會掀桌罵人吧!)

這.. 這根本是惡搞的學生製片會出現的橋段吧!
做出這種影片的導演可以被稱做是大師嗎?
葛斯范桑雖然是交出「有動畫的 PowerPoint 」
但至少那動畫的部份是很有質感、沒有胡搞的(因為其實是「迷幻公園」的片段吧!?)

寫到這兒我覺得八部片中有兩部片這麼差
也就是整體而言有25%是不被視為佳作
那麼給4.5顆星的評價似乎是太高了
因此我就回過頭把評分降為4顆星
並回頭在兩處加上後記註明曾經經過我的修改


(以上導演補充資料來源:http://www.imdb.com/title/tt0493101/


[資料來源:http://tghff2008.pixnet.net/blog/post/22059275]
8
珍康萍Jane Campion│蓋爾嘉西亞貝納Gael García Bernal│強酷男Jan Kounen│米拉奈兒Mira Nair│加斯帕諾Gaspar Noé│阿布德拉曼西塞克Abderrahmane Sissako│葛斯范桑Gus Van Sant│文溫德斯Wim Wenders
法France│35mm│Color│103min
2001年,聯合國訂立了八個千禧年目標,致力於2015年大幅消減世界貧窮比例;2008年,正值這個計畫的中點,珍康萍、文溫德斯、葛斯范桑等八位世 界名導齊聚一堂,表達各自對這個計畫的觀點,穿梭魔幻、實驗、紀錄和寫實的多元形式,八位大師感性抒情或犀利批判地,精采詮釋各自獨特見解。電影甫完成即 赴金馬影展,比起【十分鐘前後】、【浮光掠影】更具意義,震撼人心!    

2 則留言:

Unknown 提到...

不不不
岩井俊二的《市川崑物語》才是真正有動畫的PPT呀
而且還可以感人肺腑喔!!

另外,很謝謝你跟我分享電影心得
不過我覺得你可以不必一邊看一邊記筆記
太辛苦了,這樣真的會打壞觀影情緒
我的折衷方法是看完立刻記筆記
記下一些關鍵字、關鍵橋段之類的
回家看到也許會想起來

你也可以完全都不記筆記
因為如果看過還需要靠筆記才回想起來的話
那這部片大概也不怎麼好看吧

匿名 提到...

在找8的資料偶然看到你的blog

很佩服你能夠在放片的環境下做了這麼多筆記。我也同意上一個留言者的作法,因為昨天我在看"8"的時候正好就遇到一個狂做筆記的影友,原本我以為他一直有電話進來,後來發現原來他是用手機的燈光在做照明搖筆桿..

我不知道他身邊的人怎麼想,但是他坐的位子跟我坐的位子由於角度關係,我會在眼角餘光一直看到手機的亮光,非常annoying。也不禁令我思考,這個人究竟是為了看電影來看電影還是為了做筆記寫感想才進來?

其實我對溫德斯那一段的看法跟你不同
溫德斯的那一段正好把前面所有的議題作了一個總結(我承認那些人從電腦跳出來實在有令我想到一些類似百獸戰隊的那種影集)
大師有大師的手法,但是他不一定要每部片都用他慣用的語言來拍片,不是嗎?至少沒有做筆記的人在日後回想,可能記得溫德斯講了全球合作、葛斯范桑講了兒童死亡,然而卻連第一段的小女孩叫Tiya都不記得了
跟你分享一下:)